一场春雨过后,在砀山县朱楼镇梁寨村垃圾倾倒站,两辆环卫电动车正在自动卸载垃圾。“按下按钮,垃圾就卸好了,真省劲!”村民杨英华和李文荣说。
“看这花开的,大侄子今年又逮到了!”“这得感谢淮北矿业集团精准扶贫带来的实惠!”樱红时节,萧县青龙镇胡庄村村民齐世亮承包的80亩桃园的桃花绽放,齐世亮带着村民忙着给桃树疏花。
近年来,地处安徽省最北部,苏、鲁、豫、皖四省交界地带的砀山县朱楼镇梁寨村和萧县青龙镇胡庄村,得益于淮北矿业集团定点精准扶贫工作,1100多万元产业扶贫和基础建设资金投入,加上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引导,两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不仅一举“脱贫脱帽”,还悄然发生了喜人的变化。
村庄新变迁,满心欢喜话感激
“自来水接到家里,水泥路修到家门,太阳能路灯遍布全村,这生活和城里没两样!”对74岁梁寨村村民尉传举来说,公益医院、养老院、公共厕所、下水道、污水池,开放式文化广场、文化活动中心应有尽有,扶贫队进驻8年给村里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,让他赞不绝口。
在梁寨村,像尉传举一样见证村庄旧貌换新颜变化的村民们,从心里感谢国家的扶贫政策,感谢淮北矿业集团扶贫工作。
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胡庄村95岁老党员王世英。修路架桥,改造危房等等改善农村基础生活设施的同时,还制定“村规民约”,设立“道德讲堂”,建成移风易俗大礼堂,并开展“最美儿媳”“最美婆婆”“五净一规范示范户”等评选表彰活动,培育文明村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
无论在梁寨村还是胡庄村,拔地而起的新民房、平直整洁的水泥路,田间劳作的欢笑、茶余饭后的闲聊,无不述说着穷乡村的新变迁,述说着村民们过上好日子的幸福、喜悦、感激。
产业红火火,幸福花开笑开颜
让胡庄村村民王其先怎么也想不到,以前杀牛养家的手艺,在扶贫队的指导帮扶下,带动了全村养牛产业的大踏步发展。他的“其先畜禽养殖农民合作社”依托淮北矿业集团援建胡庄村肉牛养殖基地、胡庄村牛肉加工厂基地,短短三五年间成长为一家集肉牛饲养、屠宰、冷鲜肉配送的市级龙头企业。去年,“其牛仙肉”鲜牛肉成功入选国家扶贫产品。胡庄村肉牛养殖户从过去的几户增加到现在的30多户,肉牛数也从过去的50多头到现在的1500多头,仅此项全村年实现净产值3000多万元。
同样让梁寨村红薯种植基地联产承包人单圣超没有想到,过去小打小闹的红薯种植,也能在穷乡村做成大产业,还让他成为乡亲们心中的脱贫致富带头人。他依托梁寨村红薯淀粉、红薯粉条、红薯方便粉丝“三条”自动化生产线,承包的一千多亩地种植红薯、生产粉丝,年产值高达3000万元。
“其先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”“梁寨村红薯种植基地”都是这几年两个村发展的一个缩影。截至目前,两村建成种植、养殖、加工、中药材贸易、餐饮服务、光伏发电等大产业基地,有42家公司、2家市级龙头企业、43个家庭农场、15个专业合作社、13家种植(养殖)场、1家电商;注册“萧龙花”“萧龙兔”“其牛仙肉”“陈氏香油”“薯卖郎”“薯麦郎”“薯货郎”等商标;建成千亩黄花菜千亩胡萝卜种植基地、千头肉牛万只肉兔标准化养殖基地、百亩中药材和黄桃种植基地,千亩红薯种植基地和百亩菊花种植基地;配套建成“黄花菜深加工、胡萝卜中药材清洗、牛(兔)肉生产、红薯粉丝加工、菊花烘干加工”扶贫车间,建成陈氏小磨香油加工坊、高效蔬果采摘大棚、宇轩印染厂、亮平家具厂、有机肥加工厂、移风易俗大礼堂,打造“一村多品”产业发展模式,三产融合发展。
青年成主力,乡村振兴有奔头
随着家乡脱贫致富,村里蓬勃发展的新产业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回村创业。
一名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梁寨村90后青年李其林,在得知家乡入驻扶贫工作队,并投入120万帮扶资金援建的200亩蔬菜水果种植基地时,马上回乡参加竞选合作人。第一年实现利润200万元,带动40多户脱贫致富。
“全村年产肉牛1500多头,目前我们牛肉加工基地只能‘吃’下300头。”中共青龙镇宗会家庭农场党支部书记王宗会,王其先儿子、其先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,“我们正在报手续,计划对现在牛肉加工基地设备进行升级,扩大屠宰加工能力,争取下一步‘吃’下全村的肉牛。”
像李其林、王宗会一样在外闯荡返乡创业的青年,在梁寨村、胡庄村还有很多,他们现在已成为村里各产业的带头人。
又是一年芳草绿,又是一度春花红。梁寨村、胡庄村在淮北矿业集团精准扶贫政策的引领下,一步一步实现从穷到脱贫、再到蓬勃发展的新变迁;同时,细微间也映射出时代的宏观轮廓,乡村蝶变,幸福花开。
(责编 梁尚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