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奎,1984年出生,信湖矿机电管理部电管队队长,从事井下电气设备及供电管理工作。在他的带领下,电管队近年来多次受到矿上的表彰,圆满完成矿下达的各项任务。
初生牛犊 勤奋努力结硕果
电气设备及供电管理工作是与“电老虎”打交道的高危职业,它的一切操作都关系着信湖矿井建设能否高效推进。2017年底,刚调入电工班的刘魁却发现,老师傅们有偏见,认为他是新人,到现场巡检和操作只喜欢带老同志去,回来后讨论的操作、设备,刘奎也只能听着插不上话,每天只能在控制室里抄抄表、算算电量。
刘奎决定变被动为主动,抓住一切机会跟着师傅进现场学习。由于发电机组不断扩建,系统图画出来比蜘蛛网还密,可这难不倒刘奎,他的学习笔记日积月累有10多本,上面都密密麻麻地记着:哪些设备是改造过的,各种事故处理的注意事项,还有就是难题解答。
他自己琢磨不清的问题就问老师傅,运行人员解释不到位的就再去问设备检修人员,而且是不达目的不罢休。刘奎对现场设备的了解和操作水平突飞猛进,一年后,只要报出设备名称,他就可以快速、准确地说出它在生产现场的位置、电源形式、停送电步骤。在矿技术比武中,刘奎获得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考核第一名。
主动作为 “虎口拔牙”显神威
“有人说,高压电是只凶悍的‘老虎’,带电作业无异于‘虎口拔牙’,我不想父母整天为我揪着心、捏着汗。”作为家中独生子的刘奎解释说,“带电作业是连保险公司都会拒保的高风险工作。35千伏电很可怕,但是,你只要摸透了它的‘脾气’,掌握了科技手段,这只‘电老虎’同样可以被驯服。”
信湖矿复工不久,设备问题不断。“交给我!”刘奎主动请命,带着背包一头扎进了阵地。一连2个多月,他铆在“地宫”深处,对各条巷道的高压电缆、变压器等设备进行了改造整修,彻底解决了问题。
一次排水系统综合调试,某配电屏突然“罢工”,反复检查无果。紧急时刻,刘奎挺身而出。他走近装备,一看、二听、三闻3个动作,就准确定位故障位置和原因,并巧妙运用一截导线使“哑火”的发电机组“满血复活”。
“电老虎”凶猛,人们谈之色变,“伏虎”如“刀尖跳舞”,刘奎为啥能得胜,认识他多年的老领导给出答案:靠的是实打实的知识储备和临阵时的有勇有谋。
安装综合信息系统时,刘奎带着两个同事,只用了1个多月,就更换配电屏20余块,铺设电缆3万余米,超前完成任务。
团结求进 迎难而上共成才
“为工作,能拼命!”潘先文是刘奎的“弟子”,他回忆:修高压线,刘奎口中直呼“太危险”,换下“年轻战士”自己先爬上电杆;抢修水泵,他对助手说“别太累”,自己却彻夜抢修;配电箱掉电,他喊“别靠近”,自己却大步向前以最快的速度找出症结……
为了让电管队的同事对电路维修工作能够烂熟于心,他除了每天满负荷做好检修、测试、维修、调控等工作外,还经常把电路图带到队部、现场、宿舍与职工们一起研究。工作之余,刘奎带领大家阅读了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,还教授大家一起学习CAD制图、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、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等专业知识。刘奎表示,他的目标就是让电管队所有人都有一把“杀手锏”去面对问题,让电管队所有人都成为信湖矿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。
刘奎数次立功,但从不骄傲,他总是希望能与同事们共同进步,共同提高。在一次巡检中,他发现高压断路器在控制电动机时存在安全缺陷,电工在操作手车时,不能将控制回路断电,存在一定的危险。刘奎立即找来王云龙、唐士洋、李春金一起商量解决方案。经过反复试验,他们对电路进行了改进,使手车在任一模式下开车,都能保证手车已推入工作位置,从技术上杜绝了类似事故发生。
2018至2019年,刘奎获得“文明之星”称号,2019至2020年,他荣获“安全先进个人”称号,2020年,他所带领的电管队荣获2019至2020年“标杆班组”称号,同事们更是对他点赞连连。然而在这些荣誉面前,刘奎却显得很平静,面对如火如荼的矿井建设大潮,他说:“我们电管队有很多同事都比我优秀,他们干工作都特别出色,比我更好,当前的智能化矿井建设,出现了很多问题,这块在全国都没有经验可以参考,有些时候为了解决问题,冥思苦想很久都不得其法,让我怎么去满足当前的成绩呢?一刻也不能懈怠,还得再努力些啊。”
(责编 梁尚文)